IBM創新中心18日舉行物聯網論壇,由矽谷華商科技協會與台灣工研院、行政院創新創業中心、台北市政府合辦,邀請台北初創公司觀摩,IBM、英特爾、宏碁及超微電腦(Supermicro)專家演講。 宏碁演講以電子化資訊管理中心和雲端數據服務為主題,探討自建的雲端開放平台對物聯網和初創公司的影響。超微電腦則探討物聯網興盛對硬體供應商創造的新機會。 宏碁代表郭應盛表示,2001年開始提供各項電子服務,包括訂票、電子購物、刊物、付費。2012年起自建雲端開放平台供數據傳輸,重點領域智慧屋(Smart Home)、保健服務、通訊和汽車,世界各地設立五個數據中心,通訊範圍涵蓋全球,有24小時服務與技術支援,估計8億電子裝置受惠。 宏碁另推出「藍天智造」(Blue Sky Program),將初創公司和合作夥伴的產品透過雲端平台,傳送到訊號涵蓋的160個國家。他鼓勵新企業利用此資源,奠定創業的基礎。 華商科技協會會長李博謨表示,矽谷是培訓科技人才及孕育初創公司的搖籃,每年有兩萬多家公司成立,日新月異的科技鼓勵創新,但多半公司會失敗。論壇提供企業成功的經驗與資源,讓創造力和想像力有效轉化為長期營運的商機。協會明年也會安排高檔次海外智能程式論壇。 副會長李明華表示,活動提供尋找合適初創公司合作的機會。15家初創公司參與創業競賽,由IBM和創投公司評審。參賽條件是兩年內物聯網有成熟作品,領域包含能源、綠色建築、安全軟件、電子產品,第一名將獲得IBM免費資訊平台服務。 【聖荷西】物聯網論壇 台灣、矽谷創新交流 由臺北市政府主辦 工研院和臺灣創新創業中心執行 矽谷科技華商協會承辦的 Published on Dec 10, 2015
裁緊:矽谷科技華商協會舉辦商業不動產投資講座,陳建芬(右一)、馬三多(右二)、曾衍嘉(左)分享投資經驗。左二為會長李將。(記者李榮/攝影) 灣區房價貴,住宅房價嚇人、商用物業價格也高,到底應該如何找好的機會?矽谷科技華商協會日前舉辦商業不動產投資講座,由資深地產經紀人馬三多、地產投資管理公司總裁曾衍嘉、地產投資公司業主陳建芬等人,分享多年投資房地產經驗,也對目前的市場提出觀察。 馬三多指出,公寓、辦公大樓、倉儲和零售購物等不同物業類別,都有各自的投資報酬和風險評估方式;投資公寓的自備款通常只要25%,是所有商業地產中最低,且貸款利率也低,是首次投資商業地產很好的入門選擇。 她說,公寓收入常較穩定,缺點是水電費愈來愈貴,房租若是費用全包,營運費用將不斷上漲。 很多華人喜歡投資零售購物物業。馬三多指出,零售物業通常是很好的投資,不過在「世代傳承」過程中,因為兩代喜歡的物業常不太一樣,有時會要轉換標的。第一代移民刻苦耐勞,管理地產不怕辛苦,但下一代在美國出生成長,很多人成為醫生、律師和工程師等高收入職業,不願意也沒有空管理上一代「多單位、多房客」的商業地產。很多父母後來覺應出脫高單位的地產,交換至單一房客的零售地產。 她說,單一房客的地產租客常是連鎖店,房東比較不用擔心房租被拖欠,且費用都全部由房客承擔。管理這類地產頭痛問題少,而且遞延的稅在繼承時也會可豁免。 在銀行工作近40年的曾衍嘉觀察,經歷幾次景氣循環,其實地產的增值潛力還是穩健,賺錢的人也多,不像股票波動大、真正賺錢的人較少。 只要在好時機購買好地段,慢慢透過複利再投資,相信退休後可以過很瀟灑的生活。 陳建芬也說,有士斯有財,地產是累積財富好方式。她的哲學是「加值」,也就是找一些地點還可以,可是要花精神打扮的物件,增加獲利空間,「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找到好的東西。」
矽谷科技華商協會將舉辦智慧城市大會。(記者李榮/攝影) 矽谷科技華商協會5日宣布,將於5月21日於聖他克拉拉縣府大樓,舉行智能城市大會(2016 Smart City Conference),將有100個以上的攤位。協會會長李將說,大會是海外華人最大的智慧城市會議,也應該是首次華人與政府單位合作的智慧城市活動,希望促進華人與主流的交流,擴大影響力。 活動分為論壇、創業Demo、就業博覽、攤位展示、文化展演交流,以及活動紀念刊物等六部分。協會也將提供展示攤位,以及半頁的紀念冊彩色廣告空間,給慈善團體、高等院校等非營利組織運用。 他指出,聖他克拉拉縣府贊助該活動,不收場地費;活動也是完全免費,且提供免費停車,有興趣都可以參加,主要是連結華人,也帶華人走向主流。 贊助商致富圈集團執行長楊奇指出,隨著中國的發展,中美間交流需求愈來愈密切,很多中國企業家很想要與美國接觸,大會就是要搭建平台。華人來美國發展,必須快速進入主流,拓展機會,這回也會有很多企業家特別從中國來參加大會,尋求合作的機會。
矽谷市長論壇談討智慧城市策略。(記者周喆/攝影) 2016年矽谷智慧城市論壇及會展21日在聖他克拉拉縣政府中心舉行,矽谷科技華商協會主辦。縣府首次與華人科技社團合作辦活動,並贊助場地。 會上有科技論壇、市長論壇、招聘會、創業比賽、科技會展、戶外娛樂表演等六大主題。上午10時起,縣府大樓底層走廊兩側就擺滿了廠商攤位。 開幕式在縣議會大廳舉行。矽谷科技華商協會會長李博謨(John Lee)致詞表示,每年國際論壇討論會員感興趣的重要議題,促進美國與亞洲地區合作。今年主題是智慧城市,以智能科技提升節能、交通和政府服務等。 李博謨說,許多關注智慧城市的會員都與亞太地區有很強的聯繫。智慧城市科技將是亞太地區發展的重要工具。 中國駐舊金山副總領事鄧繁華表示,網路與智能科技結合促進城市永續發展,創造更好的城市空間。中國正大力推動創新創業、產業結構升級,為智能城市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。中國目前有一百個智能城市試點,市場潛力龐大。 聖他克拉拉縣議會議長柯提斯(Dave Cortese)說,聖府支持商業發展,很樂意為活動提供場地,主辦單位不必租用昂貴的酒店。 聖荷西市議員瓊斯(Chapie Jones)、前聯邦商務部副助理部長羅康納(Ro Khanna)等致詞祝賀。 開幕式後市長市議員論壇,巴洛阿圖市長布特(Patrick Burt)、聖荷西市議員卡米斯(Johnny Khamis)、佛利蒙副市長高敘加(Lily Mei)、蒙洛公園市議員大瀧(Pete Ohtaki)分別說明各城市對智慧城市的需求與策略。 科技論壇主題有智慧交通、物聯網、雲計算和大數據、潔淨能源等。
上任會長李博謨(左)在楊俊龍(中)監交下,將會印交給接任會長的李明華(右) 記者林亞歆/密爾比達報導 September 10, 2016 2014年成立的矽谷科技華商協會(SVCTBA)於9日晚上在密爾比達五月花餐廳舉行會長就職餐會,台北駐舊金山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馬鍾麟、密爾比達市長艾和諧、佛利蒙副市長高敘加等政要皆到場支持,並安排現場演奏與演唱,場面熱絡。上任會長李博謨在矽谷科技華商會創辦人楊俊龍監交下,將協會大印交給接任會長的李明華,完成交接儀式。 馬鍾麟於致詞表示,科技是矽谷的命脈,在矽谷科技華商會的促進下,華人企業能專注於行動裝置、雲端運算、物聯網、智慧城市、生物科技、綠能等領域的發展,創造更多收益。 高敘加表示,與國內外商業合作是市政重要的一環,盼科技商會能持續推進科技進步。 李明華指出,接下會長一職雖然緊張但會持續努力,目前商會有86個會員,今年盼能持續擴大。另外也希望持續加強組織內部運作、外部連結,盼為商會成員帶來更多交流、合作契機,創造更多商機。
交流結束後,廣東科學院代表團團長也致贈禮品給市府代表。右起為馬勒茲克、王葆蓉、紐茲。(記者林亞歆/攝影) 杜克大學近年來與中國交流密切,不僅和武漢大學合作開設中國昆山杜克大學,也和中國科學院合作,多年來進行人才培訓、學術交流等。本周,杜克大學廣東科學院合作代表團到訪矽谷,透過矽谷科技華商協會接洽,於行程中參訪IBM創新中心、PrespectSV、密爾比達市府等機構,並進行交流。 14日下午代表團到訪密爾比達市府,由市議員紐茲(Bob Nunez)與經濟發展主任必戴爾(Edesa Bitbadal)接待,並介紹密市發展的特色。 必戴爾介紹,密爾比達市自福特汽車進駐開始發跡,與矽谷其他城市相比,居民年齡層較低,有65%為亞裔。她表示,隨著捷運(BART)即將入駐密爾比達,將為城市帶來更多發展機會與移入人口,因此目前密市也積極建設住商合一或多樓層的公寓,希望吸引更多周邊城市高科技公司員工、高管階層住進密爾比達,「密市是附近城市中市府相當支持高樓層建築的,我們了解高密度發展是未來的趨勢。」 杜克大學國際發展副主任馬勒茲克(Kurt Meletzke)表示,杜克大學已中國的交流已維繫超過11年,兩邊學術人員常會互相交流,而本次與廣東科學院的合作則是安排21位院內人士參訪,先在杜克大學進行兩周的科學政策相關交流,再到訪灣區,拜訪多個學研機構、城市市府,希望促成更多商業、學術合作的機會。 矽谷科技華商協會會長王葆蓉表示,杜克大學找上矽谷科技華商協會,希望協會能協助安排矽谷各學研、政府單位聯繫安排參訪,「我們本來就一直有這些連結在,做起來不算太難。」她表示,增加各種不同團體的交流就是增加商機的最好方法,「我們沒辦法預測機會在哪裡,但沒有交流就沒有機會。」她也希望透過此類代表團互訪,促成更多商業合作,為地方創造更多工作機會
矽谷科技華商協會與台灣創新創業中心於桑尼維爾Plug & Play科技中心舉辦物聯網論壇。(記者林亞歆/攝影) 物聯網(IoT)已成為全球最火熱的科技議題,據統計至2025年,全球物聯網相關應用產值可達1.5兆,矽谷物聯網相關論壇也如雨後春筍。矽谷科技華商協會與台灣創新創業中心及IBM華森物聯網訂於18日上午9時至下午3時,共同在桑尼維爾Plug & Play科技中心舉辦全天的物聯網論壇,探討物聯網於台灣、美國與全球的發展趨勢。 此次論壇亮點之一是IBM華森物聯網計畫主任費雪(Amrit Fisher)以「認知物聯網」為題發表演講。他表示,至2020年全球有超過200億件的物品會被安裝、鏈接在一起。在這個巨變下,認知演算法與人工智慧能將改變人類與機器的互動,並於各類型產業中創造更多新商機。 華森物聯網專注於IoT於醫療領域的應用,除與生物製藥公司合作追蹤藥物的副作用,也利用人工智慧認知技術進行病例判讀、分析腫瘤圖像、觀察腫瘤基因序列等方式,於醫療資源不足的地區為病人找出最佳治療方案。近期更和麻省理工學院及哈佛大學合作尋找抗癌新療法。